临床丨灵芝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4-04-0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是指胃黏膜萎缩和固有腺体减少,黏膜基层增厚,伴或不伴肠化生、假幽门腺化生或异型增生。在我国慢性胃炎患者中,CAG的发病率为25.8%,与年龄呈相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胀满疼痛、反酸、烧心、嗳气、口苦等症状。


不仅如此,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与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紧密相关。


医学界普遍认为,胃癌的形成是由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世卫组织也已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列为胃癌前病变。因此,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并干预其向肠化或异型增生的转变,对预防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灵芝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早在千年前的古代典籍中,就有其治疗胃病的记载。那时人们就已认识到,灵芝有调和五脏、扶正固本的功效,对于胃部的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随着时代的变迁,灵芝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其在治疗胃炎以及预防胃癌进程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发掘和认可。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发表在《云南中医中药杂志》的文献,介绍了灵芝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应用进展,研究人员发现,灵芝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清除组织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以此改善胃黏膜状态; 还能产生抗炎作用,有效逆转肠化和异型增生,阻遏癌变。


灵芝的抗氧化作用


胃黏膜损伤与氧自由基产生密切相关,过多的活性氧会作用于胃细胞膜,形成分解产物为丙二醛(MDA) 的脂质过氧化物,损伤胃黏膜细胞。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作为人体内一种重要的酶类,能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最大限度的保护胃黏膜。


研究发现,灵芝发酵物和灵芝孢子粉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醇MDA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能清除组织中具有杀伤力的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护胃黏膜。


灵芝的抗炎作用


炎症反应是一种正常的机体防御性反应,而非可控性炎症则易触发肿瘤的形成。“炎→癌”转变是胃癌发生的关键过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6(IL-6 )和环氧化酶-2 ( COX-2) 等炎症因子在CAG转向胃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灵芝三萜提取物可以有效下调COX-2的表达和抑制TNF-α和IL-6产生。灵芝多糖则可显著降低TNF-α的水平,抑制活性氧的生成,产生抗炎作用。


灵芝的抗肿瘤作用


灵芝的免疫调节作用十分广泛,可调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研究发现,灵芝可促进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增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起到抗肿瘤效用。


研究还发现,灵芝提取物可以降低人胃细胞株HGC27的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周期相关酶表达,阻滞肿瘤细胞的周期进程,从而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且,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灵芝免疫蛋白也对大部分人胃癌细胞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灵芝治疗胃炎的临床应用


目前灵芝中药复方治疗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多项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均有效证明,灵芝中药复方治疗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阻止CAG向胃癌转变。


大鼠实验发现,逆增方可以通过降低COX-2和VEGF的表达来阻止异型增生向胃癌转变。同时,健脾活瘀方组( 党参、白术、茯苓、灵芝、甘草等) 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较好,此方可显著降低血清中IL-6炎症因子的水平,促进抑癌基因的表达,干预胃癌的形成。


临床实验中,研究人员选取58例胃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后发现,加味蒲连复胃汤(香附、灵芝、山慈菇、莪术等药物) 可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达 93. 10% ,还有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


参考文献:张碧云,陆敏. 灵芝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43(09):80-83.DOI:10.16254/j.cnki.53-1120/r.2022.09.006.


注:本文旨在介绍科学研究进展,不做治疗方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