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届宣传周以“综合施策、科学防癌”为主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至少有60%的肿瘤是由个人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而饮食是最危险的因素。要想科学防癌,首先得先规避“吃太烫、吃霉物、吃太咸、吃太肥、爱喝酒、爱吸烟”这6个主要诱因。此外,发现身体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科学界也在努力探寻能够帮助人类改善机体免疫、抑制肿瘤,且无毒副作用的天然成分。
灵芝作为我国著名的药食用菌,其活性成分表现出免疫调节、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护肝、调降血糖、助睡眠等多重功效,药理作用广泛,同时具有性平、无毒副作用的特点。目前灵芝及其制剂被广泛应用在肿瘤术后康复、日常保健等方面。
灵芝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在细胞动物实验中被发现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以灵芝多糖、三萜化合物和甾醇的表现较为突出,共同构成灵芝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能通过多途径抑制肿瘤疾病发展。下面,小编汇总了灵芝抗肿瘤的多重作用机制,这些基础研究均为灵芝后续开展临床治疗提供极具价值的理论依据。
提升免疫力
灵芝多糖介导的免疫功能增强被认为是灵芝抗肿瘤作用的核心机制之一。其主要通过调控髓源抑制细胞、T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 细胞、树突细胞、免疫细胞因子以及肠道菌群,改善机体免疫微环境进而调控肿瘤微环境,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是抑制肿瘤生长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表明,灵芝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影响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N-myc下游调节基因2重组蛋白的表达、阻滞肿瘤细胞生长周期、调控肿瘤细胞基因和免疫相关miRNA等途径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
灵芝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可促进肿瘤细胞自发程序性死亡,其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主要包括调控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促进染色体DNA降解,促进凋亡基因和蛋白的激活、线粒体膜的破坏等。
有研究证实,灵芝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细胞毒性。促炎状态下,灵芝提取物能明显抑制癌细胞中IL-6、IL-8、MMP2和MMP9的释放,并显著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
而从灵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灵芝酸N、灵芝酸A和灵芝酸E,对Hep-G2和P-388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此外,研究发现灵芝多糖肽(GL-P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移植性人肺癌细胞的生长。
同时还有研究发现灵芝多糖25、50、75 mg/mL可通过抑制抗氧化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的表达抑制谷胱甘肽的合成,从 而诱导活性氧在细胞内大量累积,促进乳腺癌的细胞凋亡。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重要过程,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灵芝能够减少CD31蛋白、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增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TSP-1表达,以及诱导凋亡蛋白标志物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增加,进而发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癌症辅助治疗
灵芝能通过增强肿瘤治疗药物活性、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缓解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伤等途径辅助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疾病。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的重要方法,肿瘤细胞分化结束了细胞的永生化,从而停止了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研究表明,灵芝对白血病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对白血病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肠道黏膜
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发挥免疫调节的重要途径。灵芝多糖可通过保护肠黏膜发挥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灵芝多糖可不同程度的调节肠道黏膜淋巴细胞的表型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并能明显改善小肠病理损伤,从而通过黏膜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发挥抗肿瘤活性。
调节肿瘤代谢途径
往往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异常糖代谢来躲避免疫监视。而研究人员发现从紫芝中发现的的甾醇类化合物可影响肿瘤的糖代谢途径,对于抑制肿瘤细胞繁殖起一定作用。
此外,脂代谢也是肿瘤代谢重要途径,研究证实,灵芝三萜GL22,10~40μmol/L可降低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诱导线粒体脂质心磷脂流失,引发线粒体功能紊乱,促进人肝癌Huh7.5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1]马欣宇,徐蓓蕾,宋辉,等.灵芝化学成分及防治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23,58(16):1437-1446.
[2]张文君,宋扬,胡扬,等.灵芝抗肿瘤作用及其配伍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3,54(16):5390-5398.
[3]马传贵,张志秀,闫梅霞,等.灵芝的活性成分及其抗肿瘤研究进展[J].食药用菌,2022,30(02):114-118.
[4]王梦晨,张雪涟,陈向东,等.灵芝三萜与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05):234-241.DOI:10.13422/j.cnki.syfjx.20220431.
注:本文旨在介绍科学研究进展,不做治疗方案推荐。